拉肚子怎麼辦?醫生說明腹瀉原因、症狀、送醫時機與飲食指南

邱宏治 醫師

2025-01-24更新

拉肚子怎麼辦?醫生說明腹瀉原因、症狀、送醫時機與飲食指南

拉肚子怎麼辦?醫生說明腹瀉原因、症狀、送醫時機與飲食指南
內視鏡檢查

# 內視鏡

# 健康檢查

拉肚子的原因為何?一直拉肚子怎麼辦?本文將說明腹瀉原因,根據拉肚子症狀與排便型態說明腹瀉送醫時機,分享拉肚子吃什麼比較好的飲食指南,最後提醒長期拉肚子可以透過腸胃鏡檢查找出原因,及早治療、恢復健康。

拉肚子的定義為何?急慢性拉肚子原因一次看

拉肚子,在醫學上又稱為腹瀉,是一種常見的腸胃道不適症狀。當腸胃接觸到難以吸收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時,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便會啟動,透過加速腸胃蠕動,試圖將這些「不受歡迎的訪客」迅速排出體外,這就是俗稱的「拉肚子」。

更精確一點的「拉肚子」定義是指,在 24 小時內,排便次數明顯增加(超過 3 次以上),糞便呈現鬆軟、不成形,甚至是水狀的樣子,且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天之久。

根據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,腹瀉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 2 大類:

  • 急性腹瀉:拉肚子症狀在 2 週內頻繁發作且迅速痊癒。
  • 慢性腹瀉:拉肚子症狀持續 2 週或以上的長期不適。

常見的 5 個急性腹瀉原因

1. 細菌感染

細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一,常見的細菌包含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仙人掌桿菌等。當我們攝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時,這些細菌就會在腸道內繁殖並產生毒素,刺激腸道黏膜,導致拉肚子。

2. 病毒感染

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時,如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腺病毒等,這些病毒會進入腸道中,造成發炎反應,引發腹瀉症狀。

3. 消化不良

高油、高糖或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的負擔,導致食物在腸道內滯留過久,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、因此大量繁殖,產生氣體並刺激腸道,進而引起腹瀉,且可能同時伴隨發燒、腹痛、嘔吐等其他症狀。

4. 食物過敏

食物過敏是指免疫系統對特定食物產生異常反應,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,其中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瀉、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。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包括乳糖(存在於乳製品中)、麩質(存在於小麥、大麥、黑麥等穀物中)等。

5. 藥物引起

服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引發拉肚子的副作用,例如化療藥物、抗生素、治療便秘用藥等,若剛好有服用上述類型的藥物,同時出現腹瀉症狀時,應立即向醫師諮詢,尋求緩解腹瀉的藥物或方法,切勿擅自停藥,以免影響其他病情。

造成慢性腹瀉的 6 大原因

1. 腸躁症

腸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簡稱 IBS)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,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,其特徵是反覆發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適,並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,包括拉肚子、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。

2. 腸胃發炎

某些疾病如克隆氏症(Crohn's Disease)、潰瘍性大腸炎(Ulcerative Colitis)等,都有可能讓腸道一直處於發炎狀態,也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原因之一。

3. 寄生蟲感染

寄生蟲感染常見在有國外旅遊史的人身上,可以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被寄生蟲感染,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包括阿米巴原蟲、蛔蟲等,寄生蟲在腸道內寄生,會損害腸道黏膜,引起腹瀉、腹痛、噁心等症狀。

4. 癌症

大腸癌和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,其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,隨著腫瘤的生長,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(包括腹瀉或便秘)、血便、腹痛、體重下降、貧血等症狀,若腫瘤阻塞腸道也可能導致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。

5. 內分泌問題

某些內分泌疾病也可能影響腸道功能,導致慢性腹瀉。例如,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,包括腸道蠕動,可能引起腹瀉、心悸、體重下降、焦慮等症狀。糖尿病可能引起神經病變,影響腸道的神經控制,導致腸道蠕動異常,引起腹瀉或便秘。

6. 其他原因

除了上述原因外,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慢性腹瀉,例如:

  • 膽囊切除手術:因膽汁直接進入腸道,可能刺激腸道黏膜,引起腹瀉。
  • 胃切除手術:食物快速通過胃部進入腸道,也可能導致腹瀉。
  • 肛門括約肌鬆弛:可能導致糞便控制能力下降,引起大便失禁或稀便。

飽受慢性腹瀉困擾嗎?讓昕新智慧診所的 AI 無痛腸胃鏡檢查幫你找出原因!

拉肚子怎麼辦?拉肚子拉水的就醫時機說明

一直拉肚子水便要就醫嗎?從大便型態開始認識

如何區分大便型態是正常還是異常?可以從《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》中來觀察自己日常排便的狀況。

分類方式大便形狀
第一型呈現堅硬的球狀,難以從腸道通過
第二型完整的長條狀,像一根香腸,表面有凹凸起伏
第三型完整的長條狀,像一根香腸,表面有裂痕
第四型完整的長條狀,像香腸或蛇,表面很光滑
第五型柔軟塊狀,數量多,分段表面光滑
第六型糊狀,蓬鬆的鬆散固體
第七型水狀,沒有明顯的固體

當排泄物屬於第五至七型就屬於軟便的狀態,若軟便持續時間過久或過於頻繁,很可能就是腹瀉症狀,要特別留意。

除了形狀,也可以從拉肚子顏色判斷症狀!

除了從大便形狀觀察自己是否有腹瀉症狀外,從軟便或水便的顏色能夠判斷身體遇到哪種疾病,才導致腹瀉。

拉肚子顏色原因可能疾病
灰白色水便膽汁與腸道中的細菌作用後,會形成膽紅素,使糞便呈現黃褐色。當膽汁無法順利排到腸道時,糞便就會失去膽紅素的染色,呈現灰白色,甚至像黏土一樣。膽道阻塞
胰臟問題
綠色水便當腸胃道發炎時,會導致腸道蠕動加快,膽汁進入腸道後無法順利與腸道的細菌作用,便被排出體外,形成綠色水便。腸胃發炎
黑色水便當上消化道(包括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)出血時,血液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,形成硫化鐵,使糞便呈現黑色,像瀝青或柏油一樣黏稠,形成黑便。上消化道出血
鮮紅色水便因為血液尚未經過消化道的長時間作用,保持了原有的鮮紅色澤,表示出血點通常距離肛門較近,血液排出體外的時間較短。大腸出血
痔瘡
大腸癌

拉肚子何時該看醫生?看什麼科?

拉肚子雖然常見,但若有出現以下症狀或併發症,應盡速就醫:

  • 血便或黑便:拉肚子出現血便(鮮紅色)通常代表下消化道出血,黑便(像瀝青一樣黏稠)則通常代表上消化道出血,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嚴重的疾病所引起,如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大腸出血等,務必立即就醫。

  • 發燒或畏寒:拉肚子伴隨發燒通常表示身體受到感染,可能是細菌、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腸胃炎,建議盡早接受治療,找出原因、對症下藥。

  • 腹部疼痛:單純的腹瀉偶爾會伴隨輕微腹部不適,但若出現劇烈腹痛、持續性疼痛、或按壓時疼痛加劇等情況,可能代表更嚴重的問題,例如闌尾炎、腸阻塞等。

  • 嘔吐:持續嘔吐或嚴重嘔吐導致無法進食和喝水,容易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,需要就醫處理。

  • 持續 2 週以上:急性腹瀉通常在幾天內會好轉,若腹瀉持續超過 2 週,則屬於慢性腹瀉,可能與其他潛在疾病有關,建議進一步接受檢查,確認病因。

  • 出現脫水症狀:脫水的症狀包括口乾舌燥、尿量減少、頭暈、疲倦、皮膚乾燥、眼眶凹陷等,嚴重脫水可能危及生命,若因腹瀉出現脫水症狀,建議立即就醫,透過點滴方式幫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

一般來說,若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,成人可以選擇看家醫科或肝膽腸胃科,兒童可以選擇到小兒科就診。但如果腹瀉症狀較為嚴重,且可能伴隨高燒、脫水、出血、劇烈腹痛到無法走路等狀況,則可以選擇盡速送到急診接受檢查與治療。

想了解更多腹瀉的就醫指南嗎?點擊下方按鈕,立即預約諮詢!

拉肚子可以吃什麼?不能吃什麼?腹瀉飲食、用藥指南

拉肚子只能吃清粥、白吐司嗎?掌握 3 原則,降低腸胃負擔

許多人在拉肚子時,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吃清粥、白吐司,雖然這些食物清淡、容易消化,但提供的營養相對單一,可能無法補足人體所需的營養。

其實,拉肚子時的飲食重點在於減輕腸胃負擔,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,並非只能選擇單一的食物。只要掌握以下 3 個原則,就能在拉肚子期間吃得安心又健康,加速身體康復!

1. 低糖、低鹽、低油的清淡食物

拉肚子時,由於腸胃道正處於敏感脆弱的狀態,過度刺激的食物容易加重不適症狀,因此,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,避免高糖、高鹽、高油的食物,並以水煮、清蒸、汆燙等烹調方式,減少油脂的攝取,像是水煮蛋、清蒸魚、白米飯、雞胸肉等,都是能減輕腸胃負擔的不錯選擇。

2. 選擇低纖維、易消化蔬果

纖維質雖然對腸道健康很重要,但在拉肚子期間,過多的纖維質反而會刺激腸道蠕動,加重腹瀉症狀。因此,拉肚子時應選擇低纖維、易消化的蔬果,例如南瓜、胡蘿蔔、香蕉、蘋果,不僅容易消化吸收,也能補充所需的營養。

3. 補充充足水分或電解質

腹瀉會導致體內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,若不及時補充,容易造成脫水、電解質失衡等問題。而補充水分可以選擇溫開水,少量多次的飲用,也可以適量補充含有鈉、鉀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口服電解液。

避免持續腹瀉,拉肚子別吃的 4 種食物

當身體處在腹瀉狀態時,如果持續維持錯誤的飲食習慣,可能會加重腸胃的負擔,延長不適的時間,以下幫大家整理 4 類食物,拉肚子時應避免食用:

1. 高鹽、高油脂食物

當我們拉肚子時,腸道黏膜已經受到刺激,過多的鹽分會導致水分滯留,加劇腹瀉的頻率。而高油脂的食物則會減緩腸道的蠕動,增加消化時間,進而加重腹瀉的症狀,所以若處於腹瀉狀態,應避免食用油炸、燒烤或油膩的肉類食物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。

2. 高纖維食物

纖維素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重要元素,如全榖雜糧、豆類、蔬菜等都是對腸胃有益的高纖食物。然而,當腸道處於敏感狀態時,過多的纖維反而會刺激腸道蠕動,加重腹瀉,因此拉肚子時應避免食用。

3. 辛辣、咖啡、酒精等刺激性食物

辛辣食物、咖啡、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,增加腸道蠕動,讓腹瀉症狀更為嚴重,加上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,會導致身體水分流失,使脫水問題更為嚴重。因此,在拉肚子期間,應盡量避免補充這類型的食物。

4. 高糖分精緻食物或飲料

含糖過高的精緻食物或飲料,例如糖果、巧克力、汽水等,會導致腸道內滲透壓升高,水分向腸道內移動,加重腹瀉症狀。

吃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瀉?其實不一定有效!

益生菌是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,主要作用在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,維持腸道機能正常運作,因此有不少人會產生「拉肚子可以吃益生菌來緩解」的觀念。

益生菌確實可以幫助緩解部分輕微的腹瀉問題,但並不是對所有腹瀉症狀都有效,若是嚴重的細菌感染、食物中毒或其他疾病引發的腹瀉症狀,透過補充益生菌可能不一定能達到止瀉的效果。

還是建議若是遇到嚴重的腹瀉症狀,及早接受檢查、找出腹瀉的原因並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!

拉肚子可以服用止瀉藥嗎?建議遵照醫生指示再服藥

腹瀉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經驗,當腸胃不適、頻繁跑廁所時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服用止瀉藥來緩解症狀。然而,拉肚子真的是身體的敵人嗎?止瀉藥又是否萬能?

其實,拉肚子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,當我們攝入了不乾淨的食物或水,或是感染了病毒、細菌時,腸道會加快蠕動,將這些有害物質盡快排出體外,以避免身體受到更大的傷害。因此,腹瀉並非全然是壞事,反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。

止瀉藥的作用在於減緩腸道的蠕動,達到止瀉的效果。然而,如果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隨意服用止瀉藥,可能會帶來以下風險:

  • 延誤病情:若腹瀉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,服用止瀉藥會將病原體滯留在體內,導致感染加重,甚至引起併發症。
  • 掩蓋病情:一些嚴重的腸胃疾病,如腸套疊、腸炎等,也會引起腹瀉。若盲目服用止瀉藥,可能會掩蓋病情,延誤就醫時機。
  • 產生依賴性:長期或濫用止瀉藥,可能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,甚至產生依賴性。

在處理腹瀉問題時,不可盲目地服用止瀉藥,用藥前建議先向專業醫師諮詢,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、症狀和檢查結果,判斷腹瀉的原因,並給予相應的治療。

若確實需要服用止瀉藥來幫助舒緩腹瀉,會由醫生會開立適合的藥物,並告知正確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。

經常拉肚子嗎?讓腸胃鏡檢查幫你找出病因吧!

你有慢性腹瀉困擾嗎?建議你盡早接受腸胃鏡檢查,找出病因,安排治療!

無痛大腸鏡、無痛胃鏡檢查,推薦導入 AI 識別系統、精準度高的「昕新智慧診所」!

昕新智慧診所的大腸鏡檢查採用富士 7000 型新型內視鏡,搭載 AI 輔助系統「Fujifilm CAD EYE」與 LCI/BLI 光學處理器,幫助辨識腸胃道早期病灶,提供受檢者高品質、快速、高精準度的識別與診斷。

且昕新智慧診所擁有專業麻醉團隊,提供最高品質的鎮靜麻醉服務,並由專責護理人員在恢復室細心照顧,確保受檢者無身體不適。

昕新智慧診所擁有陣容堅強的醫護人員,引進先進的檢查儀器,秉持熱誠與專業,提供新北市板橋社區民眾便利及優質的健康檢查服務。

受檢者若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諮詢,昕新智慧診所也能盡速協助其轉診至新光醫學中心,接受專業臨床醫師的診斷與治療。

點擊下方按鈕,立即預約昕新智慧診所的高精準度 AI 無痛腸胃鏡!

分享至: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