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宏治 醫師
2025-01-24更新
拉肚子怎麼辦?醫生說明腹瀉原因、症狀、送醫時機與飲食指南
# 內視鏡
# 健康檢查
拉肚子的原因為何?一直拉肚子怎麼辦?本文將說明腹瀉原因,根據拉肚子症狀與排便型態說明腹瀉送醫時機,分享拉肚子吃什麼比較好的飲食指南,最後提醒長期拉肚子可以透過腸胃鏡檢查找出原因,及早治療、恢復健康。
快速跳轉目錄
拉肚子的定義為何?急慢性拉肚子原因一次看
拉肚子,在醫學上又稱為腹瀉,是一種常見的腸胃道不適症狀。當腸胃接觸到難以吸收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時,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便會啟動,透過加速腸胃蠕動,試圖將這些「不受歡迎的訪客」迅速排出體外,這就是俗稱的「拉肚子」。
更精確一點的「拉肚子」定義是指,在 24 小時內,排便次數明顯增加(超過 3 次以上),糞便呈現鬆軟、不成形,甚至是水狀的樣子,且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天之久。
根據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,腹瀉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 2 大類:
- 急性腹瀉:拉肚子症狀在 2 週內頻繁發作且迅速痊癒。
- 慢性腹瀉:拉肚子症狀持續 2 週或以上的長期不適。
常見的 5 個急性腹瀉原因
1. 細菌感染
細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一,常見的細菌包含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仙人掌桿菌等。當我們攝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時,這些細菌就會在腸道內繁殖並產生毒素,刺激腸道黏膜,導致拉肚子。
2. 病毒感染
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時,如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腺病毒等,這些病毒會進入腸道中,造成發炎反應,引發腹瀉症狀。
3. 消化不良
高油、高糖或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的負擔,導致食物在腸道內滯留過久,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、因此大量繁殖,產生氣體並刺激腸道,進而引起腹瀉,且可能同時伴隨發燒、腹痛、嘔吐等其他症狀。
4. 食物過敏
食物過敏是指免疫系統對特定食物產生異常反應,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,其中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瀉、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。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包括乳糖(存在於乳製品中)、麩質(存在於小麥、大麥、黑麥等穀物中)等。
5. 藥物引起
服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引發拉肚子的副作用,例如化療藥物、抗生 素、治療便秘用藥等,若剛好有服用上述類型的藥物,同時出現腹瀉症狀時,應立即向醫師諮詢,尋求緩解腹瀉的藥物或方法,切勿擅自停藥,以免影響其他病情。
造成慢性腹瀉的 6 大原因
1. 腸躁症
腸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簡稱 IBS)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,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,其特徵是反覆發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適,並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,包括拉肚子、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。
2. 腸胃發炎
某些疾病如克隆氏症(Crohn's Disease)、潰瘍性大腸炎(Ulcerative Colitis)等,都有可能讓腸道一直處於發炎狀態,也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原因之一。
3. 寄生蟲感染
寄生蟲感染常見在有國外旅遊史的人身上,可以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被寄生蟲感染,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包括阿米巴原蟲、蛔蟲等,寄生蟲在腸道內寄生,會損害腸道黏膜,引起腹瀉、腹痛、噁心等症狀。
4. 癌症
大腸癌和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,其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,隨著腫瘤的生長,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(包括腹瀉或便秘)、血便、腹痛、體重下降、貧血等症狀,若腫瘤阻塞腸道也可能導致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。
5. 內分泌問題
某些內分泌疾病也可能影響腸道功能,導致慢性腹瀉。例如,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,包括腸道蠕動,可能引起腹瀉、心悸、體重下降、焦慮等症狀。糖尿病可能引起神經病變,影響腸道的神經控制,導致腸道蠕動異常,引起腹瀉或便秘。
6. 其他原因
除了上述原因外,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慢性腹瀉,例如:
- 膽囊切除手術:因膽汁直接進入腸道,可能刺激腸道黏膜,引起腹瀉。
- 胃切除手術:食物快速通過胃部進入腸道,也可能導致腹瀉。
- 肛門括約肌鬆弛:可能導致糞便控制能力下降,引起大便失禁或稀便。
飽受慢性腹瀉困擾嗎?讓昕新智慧診所的 AI 無痛腸胃鏡檢查幫你找出原因!
拉肚子怎麼辦?拉肚子拉水的就醫時機說明
一直拉肚子水便要就醫嗎?從大便型態開始認識
如何區分大便型態是正常還是異常?可以從《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》中來觀察自己日常排便的狀況。
分類方式 | 大便形狀 |
---|---|
第一型 | 呈現堅硬的球狀,難以從腸道通過 |
第二型 | 完整的長條狀,像一根香腸,表面有凹凸起伏 |
第三型 | 完整的長條狀,像一根香腸,表面有裂痕 |
第四型 | 完整的長條狀,像香腸或蛇,表面很光滑 |
第五型 | 柔軟塊狀,數量多,分段表面光滑 |
第六型 |